邮资封片简论坛集邮收藏综合讨论区【集邮文献与文摘】--与中华集邮文献网合办 → 新中国邮资信封研究-我的文章目录


  共有10010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新中国邮资信封研究-我的文章目录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www
  2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479 积分:110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3/4/2 14:25:5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1/2 13:00:49 [显示全部帖子]

呵呵,咱们都有点跑题了,咱们的贴子名字叫做:新中国邮资信封研究,我意还是回到正题上,邮简邮集复印件还望杨波老师给予多多帮助,当然,如果主人不方便同意的话,那就算了,有了美术封和邮简时,还望杨波老师及时通知我。


chidajwww@163.com

QQ:4323042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www
  2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479 积分:110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3/4/2 14:25:5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1/9 9:12:30 [显示全部帖子]

我个人认为,《中国邮票史》第八卷封片部分,尤其是邮资封部分的编写工作,杨老师正应该参加进去才是。可惜,这么权威的一部史料也有不少的瑕疵,着实令人惋惜。


chidajwww@163.com

QQ:4323042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www
  2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479 积分:110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3/4/2 14:25:5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1/10 9:41:03 [显示全部帖子]

杨老师消息真是灵通哟。刚结束的拍卖就知道成交价了。

看了上面杨老师对《中国邮票史》第七卷的分析,我更觉得杨老师没参加这部史料的编写(最起码应该参与审校工作吧?),实在是可惜,也是早期邮政用品爱好者的损失。一部这样权威的史料编写,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就杨老师的分析来看,仅就这套资料中一卷中的一部分史料中,存在的问题就这样多,真让我怀疑编辑们的态度,也让我怀疑到此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最可笑的是杨老师提到的第8点:连美术封的编号都能够“抄”错,要我说这些责任编辑们是不是只会吃大米干饭啊???这些常识的错犯在这样一本书中,这是治史的态度吗?这是对中国邮政史的亵渎!!!我没有看过《中国邮票史》第七卷,但我可以不负责任的说一句,如果各种资料、史料在那儿放着,造抄造搬谁不会?我想凡是深深喜爱早期邮政用品的集邮者,也能写出个甲乙丙丁、一二三四来吧?



chidajwww@163.com

QQ:4323042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www
  2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479 积分:110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3/4/2 14:25:5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1/11 8:38:29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杨波在2004-11-10 23:55:06的发言:

嘉德的拍卖有网上直播,与现场同步进行。时间很长,我只断断续续看了2-3个小时,过了一把干瘾,蛮好玩的。

第7卷的作者都是专家,但不是邮政用品的专家,他们在写作有关章节时,缺少必要的学术准备。正如您说得那样,有些小儿科性质的错误不需要专家去发现,只要是玩邮政用品的普通集邮者就会马上发现。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术业有专攻,如果想做出一点事情来,无论是收集还是研究,一定要缩小范围,以利于精深(少数牛人除外);另外,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要随便说话,更不要去充当所谓的专家。

郁闷ING……


chidajwww@163.com

QQ:4323042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www
  2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479 积分:110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3/4/2 14:25:5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1/13 9:16:47 [显示全部帖子]

的确如此。通常情况下,“捡漏”是需要大量的邮识做基础的,否则怎么能捡到呢?那位集邮家做到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也曾经到市场上捡过小漏。一些首日实寄的邮资封片,其实卖家自己也不知道。最为可笑的是,收件人就是卖家本人的,他自己也不知道。想来想去,还是邮市上的人大多数只为利益转让邮品,而忽略了实寄邮品的真正内涵。我举个我捡漏的例子,大家不要见笑啊,因为是“小漏”:我曾经买过一枚花卉封背涂绿色的无邮资图封(通常说的那枚的漏印封),是实寄品。我当时挑出来后,我又买了几枚也是寄给花卉封上那个收件人的普通封,我问卖家,多少钱一枚?卖家把封拿在手中,左看右看,又看看我(我们很熟悉的),很小心的说:一块钱一个行吧?(通常只是二三毛钱一枚的),窃喜后,我给他四块钱后,高兴回家了。这是一个例子,要知道,这个卖家手中有一大堆拍卖目录啊什么的,可惜,他好象从来也没看过。想想原来我从别人处花几百块钱买那枚封……不过也好,二枚一起算,成本一下降了许多哦。我再举个我让别人捡我漏的例子:我曾经有过一堆快件自然实寄封,因为我不搞贴票封,所以我就给我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了。我同学先和说:给他不许后悔啊。我说那后什么悔?他翻看了几枚后拿出一枚来说,这枚挺好。我说怎么个好法?他说:是快件封尾日实寄啊。气得我向他瞪眼了好半天。我同学却笑嘻嘻地看我说:你自己说不后悔的,谁叫你不学习了。嘿嘿,还蛮有道理的。虽然是小东西,但正向杨老师说的,术业有专攻,我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是太多了。还有一点就是:隔行如隔山,我也不是杨老师所说的“少数牛人”,搞的范围所以窄得不能再窄了,所以我觉得我有点失误也可以正常理解,起码我自己还能宽慰自己。


chidajwww@163.com

QQ:4323042

 回到顶部
总数 26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