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河边发嫩芽的垂柳,怒放的桃花,青青的草地,都为苏城增添浓浓的春意。
昨天(4月3日),西园放生池的“大鼋”也从池底冒上来透气。据了解,“大鼋”在明代徐氏造园时,就投放于中,算来已有四百多年的高龄了,在西园放生池中共有两位(用个做单位好象不太尊敬哦)。苏州动物学专家黄恭情先生曾作过认真考察,撰写了《苏州园林大鼋部分生态调查》一文,认为此鼋属龟类,其明显特征是头部有黄色斑点分布,故名“斑鼋”,已是濒临灭绝的物种。据他所知,目前全世界只有三只斑鼋,而两只就在西园寺的放生池内,真算得上是珍宝了。
据目测,两只大鼋,一椭圆、一长圆,身长达一米五左右。国家把斑鼋列为珍稀动物,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每月给斑鼋的粮食有定量:麸皮一百斤,下脚粉一百斤。1989年夏发大水,池水漫溢,大鼋爬到岸上,靠四个大汉才把它抬起送回池中。当时为了试验其荷载能力,一人站到背上,大鼋还能继续爬行。
大鼋浮出水面的情况并不多见,据说看到大鼋会带来福气,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趁春暖花开到西园寺去访问一下这对老人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