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邮资封片简论坛 http://www.caijin.net/bbs/
2001年9月南京全国邮展后,省集邮协会要求湖北省的每一位参展者都写一篇心得体会,登在湖北邮电报上,这份报纸大概发行面比较窄。今天把自己的文章翻了出来,贴在下面,供邮友组集时参考。
另外,马上要开学,我要上班了,以后进来逛的时间会少很多,特告之。祝各位邮友集邮进步!
参加南京全国邮展的感想
杨 波
承蒙省、市集邮协会的推荐,我的《天安门图邮资信封》邮集参加了今年(指2001年)的南京全国邮展,获得了镀金奖。谈谈参展的感想,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套用到集邮上,完全可以说“功夫在集外” ,因此,我将从“集外”与“集内”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要想在集邮上取得好成绩(而不是随便玩玩)是需要巨大的投入的,此处的投入主要是指金钱的投入,也包括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投入甚至态度的投入等等。我的一位邮友兼同事看了我的邮集后对我说:“杨波你有钱,不能和你比。”我说,你的话不对,我们是多年的同事,收入是差不多的,但在集邮的投入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我给他算了一笔帐(为了简化,平均处理一下,也许不会绝对准确,但大体上是不会错的),若每月的收入为1000元,我花500元买邮品,你只花10元(一年买一本年册),一年的集邮投入比就是6000:120,而且都坚持了20年,投入比就是12万:0.24万。加上邮品增值,按增加一倍计算,比值就是24万:0.24万。上面说的只是硬投入,我还有软投入,包括时间、精力等等,有时这些软投入也会有经济效益的。这就是目前你我邮集差价巨大的全部秘密,你怎么能说我比你有钱呢?
我还与这位同事谈到了这次参加南京邮展的两位关系密切的邮友,南昌的龚振鑫是大金奖获得者,97分,系全场最高分,邮集内珍品林立,其价值对你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谈,我来谈谈集外的事。这两年为了龚先生的邮集参加全国、世界邮展,应龚先生之邀,我曾到他家去过5次,第一次去他家时差一点把我的脚给扭了。原来他家的地板坑坑洼洼,多处塌陷,一不留神就给陷了下去。第二次去情况就改善了,但他只是在主要通道上铺了一张三夹板。直到去年夏天他家才买了一个窗式空调,主要还是怕我热才买的。他家的家具,全是30多年前的旧家具。在我的工作单位,也有少数经济条件比较差,生活困难的家庭,但我找不出比龚家更简陋的。再来说说我的另外一位邮友西安的王怀亮,本次邮展的大镀金奖获得者。1999年到北京参观世界邮展时,我与他同居一室,闲聊时他谈到,他的单位最近要分福利房,三室二厅,预算一下,买房、装修,更换家具和电器等要花十多万元。做了他的夫人的思想工作,为了集邮,最后还是放弃了,仍然挤在旧房子里。我听了后感慨万千,我的情况与王先生完全相同,也是在那个时候换的房子,但我可不具备王先生的牺牲精神,要是我也将换房的10多万元资金像王先生那样投入到邮集中,我敢保证我也能达到王先生的集邮成绩的。
高水平的邮集(特别是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类等)确实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但是,我们不要随便说“集邮是有钱人玩的游戏”这样的话,我们更应看到像龚、王先生这样的邮集作者在集外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牺牲、拼命精神,除了表示钦佩之外,实在没有理由对他们说三道四。我还对这位同事说,在把握正确集邮方向的前提下,如果你的投入比我的还要大但没有取得比我更优秀的集邮成绩的话,你可以随时来找我“索赔”。
再来谈谈集内的事。集邮对我来说主要是“快乐”,人生苦短,一个人如果能快乐地度过一生,大概就别无所求了吧。以这种心态去参加集邮竞赛,好处是能始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能正确对待竞赛成绩,也不会去搞不正之风。不好的地方是,不把竞赛当一回事,也没有认真准备,在邮集中的反映是:
1、外观太差。这是偷懒不愿下细功夫的结果。虽然评审员的水平有高低,擅长的领域也各自不同,但是,在“外观”这个项目上,所有的评审员都会正确的评判的,你不要指望糊弄过去。况且,由于外观差,你把评审员的心情搞得不愉快,将会对其它项目的评分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有下回,我会在外观上下点功夫。
2、自我宣传不够。如果说我的邮集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研究方面还可以。十年来,我专项研究新中国邮资信封,已在各级、各类集邮报刊、杂志上共发表了157篇研究性的文章,取得了许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比如,邮集中所涉及到的已知的发行日期、最早使用日期全部是我考证出来的;又如版式差异,许多是我首次发现并公布的;再如,有些别具特色的素材是首次展出的等等(均有物证可以核实)。虽然这些成果在邮集中都应用了,但没有将自己的作用突出出来,怕别人说“自吹自擂”。你不说别人不会知道,如果有下回,我将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特意标注出来。
3、有明显的缺项。以美术封为例,缺28号封,8号短加盖、重新拍印封等等,另有一些素材的品相不能令人满意,需要调换等等。如果有下回,我将做做家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看看能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她们能把支持的力度再加大一点,补充一下急需。
小结一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永远是正确的。
2001年10月18日
小月女士,您好!最近很少上网,但您的帖子几天前就看到了。关于女同志集邮这样的问题如同我在上面与陈斌先生讨论的快乐集邮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自己认为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回答您的问题实在让我为难,但您的“请杨老师指正”的话天天挂在网上,我如果不予理睬,实在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我自己也感到了精神负担,所以只有硬着头皮说两句,我不敢保证这些话正确,但能保证是我的实话。
我在一所大学里教书,对我工作、生活的圈子比较熟悉,而圈子以外的事我没有发言权。我认识并且熟悉的女同志有三种:家人、女同事、女学生。我的夫人是搞船舶设计的教授级高工,我只是一个副教授;我的女儿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学生,比我读书的时候强多了。我的女同事中有不少女教授、女博士(我只有硕士学位)、女领导,她们都比我强。在我教书的学院(是一个工科),成绩名列前茅的总是班上的那几个女生,所以,女同志一点也不比男同志差。问题是,在这些比我强的女同志中,没有一个集邮的。她们之中的某个人如果对集邮发生了兴趣,我相信会取得比大多数男性更好的集邮成绩(如同在她们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一样)。根据我的感性认识,女集邮者比男的要少很多,就象一座金字塔,底座的面积不大,自然就垒不高,这可能就是女集邮家少见的原因。(象您这样活跃、执着的女性集邮者实在是少见,我不是也没有必要虚假地恭维您,我是有一说一。)如果以性别论,我认为集邮更适合女性,它既不是强度大的体力活,也不是什么艰苦、危险的工种,而是一种很文静、很高雅、很美的活动,为什么爱美的女性对它不感兴趣呢?类似的问题我问过我的夫人和女儿,她们把我取笑了一番,并不正面回答。并说我一天到晚摆弄花花绿绿的邮票,不像一个男人。这不是从反面证明了集邮更适合女性吗?
您说,“要想在此领域出人头地……”,恕我直言,这样的话我不爱听,但我尊重您的想法以及坦率的表达方式。要想出人头地,不仅女性难,男性也难,这当中不会有什么性别差异,如果“集邮更适合女性”这样的说法没有什么大错的话,也许女性还要占一点便宜。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克服巨大的困难,我在上面文章中谈到的龚、王先生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象“需要处理好工作。家庭等等关系,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研究和交流上)”这样的困难就应该忽略不计了,否则您凭什么出人头地呢?另外,为什么一定要出人头地呢?对大多数人(包括我),如果从集邮中得到了快乐、享受就很好了,没有必要搞得太沉重了,沉重的担子应该让少数集邮家担着。我在上面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要学习集邮家的拼搏精神,不要对他们说风凉话(这样的人还真不是个别的),而不是也不可能让大家都过艰苦的生活,那种艰苦的生活我也受不了。
以上的话供您参考,也许有的话不好听,但请您相信,我的动机是好的。还是那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永远是正确的。再加上一句:男女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