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收藏的实寄封中,有两枚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印有落款:苏南日报,地址为无锡前西溪一号的直式实寄封,一枚上书:周浦赵沟浜花纱布公司转检查组金靖中同志,邮戳为无锡(收戊)6.5(年份看不清),周浦六月六日(年份看不清)。另一枚上书:浦东周浦赵沟浜花纱布公司金靖中同志。邮戳为无锡(收丁)6.12(年份看不清)周浦六月十三(年份看不清)。邮戳的特点是无锡戳上的“江苏”与周浦戳上的“苏江”排列不同,无锡为新型戳,周浦为老型戳(周浦曾属江苏省,现属上海市)。
当时,我在南京一处收藏品交易市场上,见到这两枚实寄封上的收件者名姓时,顿使我联想起,如若不是同名同姓者的话,金靖中,他不就是江苏省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原新华日报社的社长吗?我感到这个可能性极大,我当机立断购下这两枚实寄封。
为了证实此事,我又通过电话向金靖中先生求询,金老听了热情地为我证实了此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曾担任《苏南日报》党的生活组的负责人,在当时全国开展“三反五反”
运动时,他作为检查组成员,被派到周浦花纱布公司,因此和《苏南日报》的同志是会有书信联系的。至于这两枚信封怎么“流落”到街市上确实是个谜。
由于金老的证实,可以认定这两枚信封上所书名的“金靖中”,正是金靖中先生了。而这两枚珍贵的实寄封,能被我觅到,真乃我之幸事。它既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有关名人的经历与社会历史状况,也可以证明收藏邮政实寄封,不仅极有历史价值,同时也是意味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