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邮资封片简论坛 http://www.caijin.net/bbs/
郭润康的集邮足迹郭润康先生的集邮足迹已走过七十三个春秋。郭老退休前是贵阳中医学院副教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笔名:邑丹。1917年生,江苏丹阳人。著名集邮家、邮学家、杰出的集邮活动家。15岁时进入安徽蚌埠五洲药房当学徒,这期间他接触到店里信封和书刊,被信封上花花绿绿的邮票所吸引,从此开始步入集邮的殿堂,日积月累,藏品逐渐丰富。
1938年抗战时期郭润康只身来到武汉,在汉口“五洲大药房”分店工作,后经同事林良斐的指导,开始研究邮票版式、邮戳,收集邮品,撰写邮文。1939年春迁到贵阳,并在贵阳成家立业定居。1942年8月23日与许庆民、任善震、谭敏余、龚其康等人一道在贵阳创建“金竹邮票会”;同年9月20日《金竹邮刊》创刊,32开本,初为双月刊;此后,改为月刊;至1946年6月底发行了期后停刊,共出版5卷本,计35期。1949年编写《邮识》七期,在当时贵阳报纸的副刊上连载发表。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老经常给《集邮》杂志撰稿,还在各地所出的集邮刊物上发表文章。他业余时间不但喜欢琴棋书画,还乐于剪报;早年曾在无锡展出他的《集邮与剪报》展品,受到集邮者的称赞。1962年后,在贵阳南明区文化馆组织集邮小组,创办《南明邮刊》,宣传集邮、普及邮识。郭老平易近人,邮德高尚;集邮者只要请他签名题词,有求必应,令人钦佩。在“文革”初期,他将自己所收藏的孙中山邮票专集,捐赠给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文革”后,又把毕生收集的全部清代邮票、民国邮票,新中国老纪特邮票与集邮文献,赠送给邮人任尔勤,还鼓励他勤奋集邮,撰写邮文、编组邮集,注重学术与研究。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广大集邮者的敬仰,在集邮界享有极高的声望。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集邮事业开始复苏。郭老青春焕发,积极投入到集邮活动中去。1980年为邮电部出版的《集邮辞典》撰写了400多个词条。1981年组织创办“贵阳研究会”,出任会长。由他供稿的《雁翎之花》于1982年在贵州电视台播出,受到好评。他撰写的2000多篇邮文散见于各地邮刊,人称“邮田的辛勤耕耘者”。1987年郭老来到武汉,并与武汉老邮友任福田、姚秋农、姜士楚、屠洪钧等一同游览黄鹤楼,畅谈邮事。
郭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先后著书立说。著有《集邮传真》、《郭润康集邮文选》(第一卷)和(第二卷)等。其中《集邮传真》一书,在全国邮展上获银奖,《郭润康集邮文选》(第一卷),在’99中国世界集邮展览上获镀银奖。
近十多年来,郭老为各地邮协或民间邮刊题眉达500多种。1997年3月24日,在贵阳创建的郭润康集邮研究会中任顾问。该会以集邮育人,以人为本,积极普及邮识,提倡学术研究。2003年8月,郭老荣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批名誉会士。
2004年1月8日,郭老将40多年来收集珍藏的全部集邮文献3万余份,无偿地赠给贵州遵义市青年工人岑忠健,支持他办好“集邮文献收藏馆”。这种集邮美德,在华厦邮坛被传为佳话。
2004年6月1日,贵阳市集邮公司,贵阳市集邮协会举办了《郭润康个性化邮票》首发式,发行了以《鲜花》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为主图,以郭润康先生讲邮识、写作等4张彩色照片为附票的个性化邮票和纪念封,并刻制纪念戳一枚。郭老是当代中华邮坛的楷模,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
三月邮市“小阳春”突如其来,其火其爆,不仅让参与者惊喜,也让大家感到意外。从场面上看,强势品种群芳争艳,扬升行情持续坚挺,违规货源日益减少,币卡联手相互推动,春花烂漫万山红。涨势带动人气,人气推动行情,此起彼伏,邮市前景一片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