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6”发行的背景
随着邮政业务的日益发展,新中国人民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五套天安门图案的普通邮票(俗称普1—普5),其中1951年4月18日发行的“普5”以其破天荒的高面值(旧币41万元)和印有网状底纹而称著邮坛。星移斗转,也许人们感到前五套普票的图案过于单一整齐,有人建议应发行其它新图案的普通邮票,这一意见得到邮票发行部门的首肯。而究竟应该选用什么图案呢?建议颇多,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反映新中国工农业生产新面貌的图案;一种是反映除天安门外的北京其它名胜古迹的图案。从后来实际发行的“普6”邮票图案看,先后分二次发行才完成的一套6枚邮票,其中4枚邮票的图案反映了建国以来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它们分别是第①枚50元的纺织女工(玫红色);第②枚200元的牧羊图(草绿色);第④枚800元的车间红旗竞赛图即车床工人图(蓝绿色);第⑤枚1600元的煤矿工人图(灰色)。还有两枚反映的是北京名胜古迹的分别是第③枚250元的石狮子图,邮电部1953年3月25日第227号公告该枚邮票名称为芦沟桥的石狮子,后来在1953年5月25日的第241号公告,第二条通知“应将‘芦沟桥上的’五字删掉,改为‘石狮子’图”,故称石狮子且一直沿用至今,邮票颜色为天蓝色和第⑥枚2000元的北京故宫角楼图(橙红色)。
“普6”发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面值设置的需要,这从邮电部1953年3月25日出版的中央人民政府邮电第227号公报《发行新图案普通邮票》中可以看出:公报一开头写着:“本部为适合目前各种邮件资费,特印制新图案普通邮票5种。一俟印就即陆续配发各局,各局收到即可开始售用”,公报明确地告诉我们,发行“普6”这套较低面值的邮票的目的是“适应目前各种资费”(见邮电部门公告内容),其最为明显的则是前五套普票面值最低是100元,没有比100元更低面值的邮票(譬如50元的票),因此在日常邮政业务使用中十分不便。例如国内印刷函件贴用250元的邮票,因此需要有50元面值或250元面值的邮票来满足这方面的邮政需要作为辅助邮票,普6的第一枚和第3枚可谓雪中送炭,而从单票单封的角度出发,普6第5枚1600元面值的邮票可解决本埠挂号邮政业务的用票需要,而普6第6枚2000元面值则可解决外埠挂号业务的用票需要,普6第4枚800元面值票则是最为寻常的外埠平信用票了。
二、“普6”邮票的版模变异
平心而论,普6的邮票比起前面的五个老大(即普1—普5)来说的确平庸得很,貌不惊人,价格又低(至今日市价仅为五六十元),但其中面值250元的天蓝色的普票,在邮局全张200枚(20×20)竟存在着三种十分有趣的版模变异票。第一种变版异模票固定出现在全张的143号位上,而在全张其它号位上均无此现象。所示,在邮票图案石狮子的左后腿的狮爪下紧贴着一条水平线,而这条水平线在狮爪下出现了断线,借助普通的放大镜即可看得十分清楚,而用肉眼认真细看也可识别出来。
根据笔者手中拥有的两版实物资料,这种版式变异票均固定出现在全张的143号位上,其版模变异票的成因,经请教集邮界的老师并加予探讨,极有可能是邮票印刷前修版技术人员的疏漏所致,在修版过程中破坏了狮爪下水平线而形成的断线。此外,在同样250元面值的邮票中尚发现另外二种的版模小变异票,一种是石狮尾巴右下方的石板有个空白的小洞固定出现在全张邮票的98号位置。一种是 “中国人民邮政”的“民”字上方的平行线条出现隆起,其票位在邮局全张中38号位置。但由于这三枚票为天蓝色的单一刷色,这些版模变异断线没被发现而造成了这种变异票的客观存在。再加上长期以来,在新中国旧币面值普票的研究中,普6邮票价值低,份量轻,处于一种附属的位置,对其的版式传统研究甚少,对这三枚因版式变异产生的变体票的发现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三、关于“普6”的重印票
《天津集邮》曾载文新中国普票的错变体票中,提及“普6”的2000元面值出现过重印票,可惜文中无附图。笔者与许多专门研究新中国普票的同行们也十分注意搜集这些变异票,盼望能觅得实物作为“普6”部分的素材展示,为普票邮集锦上添花,但苦寻多年未见芳踪,对2000元重印票只好将信将疑,其盼拥有实物的邮友们能够提供图文让大家分享。
四、“普6”的实寄封
“普6”的实寄封留下来不少,但搜集难度较大的不多。仅就贴用本套单枚票的实寄封而言,贴用“普6”面值50元邮票的印刷品的实寄封和贴用1600元面值票的本埠挂号封较好些。一些与其它普改票合贴的寄国外的航空信函、航挂信函也是不错的,特别是能与“普5”邮票合贴的或与新币面值邮票合贴,其搜集难度相当大,应视作“普6”高档实寄封。集邮者手中如有十分接近“普6”发行首日的各种实寄封亦是十分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