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封片简论坛集邮收藏综合讨论区【集邮文献与文摘】--与中华集邮文献网合办 → 新中国邮资信封研究-我的文章目录


  共有1001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新中国邮资信封研究-我的文章目录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7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3 14:38:41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陈斌在2004-10-22 18:58:20的发言:

杨老师,您说的这些是有不少朋友都很直接的对我们说过,我们已经经受过打击了,无所谓的。

您说的争论我想我是不会发生的。

以我的经验来判断,这些人很可能是您的真正的朋友。

谢谢陈友的宽容和大度。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7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3 15:00:05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gf在2004-10-22 21:56:45的发言:

这个还不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个一般。只是上面加贴了许多邮票,显得“热闹”一点而已。有明显的集邮痕迹。真正“不错”的邮品往往是其貌不扬的,下面的这件双挂号实寄封可以认为“不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7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3 15:24:45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邮痴在2004-10-23 15:03:15的发言: 普九美术封中双挂实寄的非常少见,要远远少于寄国外的,精彩!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传到我的朋友的耳朵里,他们会有意见的。寄国外的自然实寄邮资封也是很好的。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7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3 16:28:31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gf在2004-10-23 15:57:51的发言:

老东西其貌不扬就不错,是因为没有好的,如果有好的“其貌不扬的”也就不怎么样了。

对的,确实如此。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7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3 17:19:56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陈斌在2004-10-23 17:00:35的发言:

杨老师说得很对!有不少都是上10年的老朋友了,也有的是向您一样有邮学的引路人。

我准备25号回湖北,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武汉,真想亲身体会您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不亦乐乎。非常欢迎!请提前告诉一下,以避开我上课、开会的时间。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7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3 23:56:56 [显示全部帖子]

来日方长,以后会有机会的。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7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6 11:40:38 [显示全部帖子]

现在假的东西太多,头痛!精神一紧张,就有可能出现把真东西也当作假东西的现象,而且越看、越琢磨,就越觉得有假。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举2个例子:

我的一位邮友搞了一部邮集参加了基层邮展,其中有一枚非常不错的实寄封是整部邮集的亮点。外面来的集邮专家却对这枚封提出了6个疑点,认为不可靠,建议我的邮友今后不要再用。专家摆事实、讲道理,提出的意见有理、有据,你不服还真的不行。我虽然不懂(隔行如隔山),但我知道专家的意见是错的,因为这枚封是我的邮友利用工作之便,从人事档案中夹带出来的,绝对真品无疑。因为做了亏心事,所以有口难辩。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与大家谈过的语录封复印变体。刚出现时,大多数人认为有假。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一是类似的假东西太多;二是无法解释单一红色印刷的语录封为什么仅局部复印?现在,在邮政用品圈内大概没有人再认为有假了,有两个人为此作出了贡献,一位是龚振鑫,他从实践的角度把复印变体封的来源搞的清清楚楚,足以说明不会有假。第二位可能就是我了,我从理论的角度把复印变体封产生的原因想必也是说清楚了。在这次新加坡世界邮展中,龚先生的金奖邮集就展出了一枚复印变体封,未见有人提出疑问。顺便说一句,现在这种复印变体封的价格至少是当初的10倍,而且是有价无市。

假货横行霸道肯定是一件坏事,但如何把坏事变成好事,如何从中寻找到机会,大家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不要仅仅一味的抱怨、愤怒。老老实实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虚心地向有识者请教,并在市场中交出必要的学费,机会就会到你眼前。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7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6 13:14:45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jwww在2004-10-26 11:52:47的发言: 学费是肯定要交的,不过,要做到象杨老师那样,能中“假货”中找出“真品”来,那哪儿是几年的功夫啊。有几个邮识象您这样高深的啊???
真正的高手常常是躲在后面一言不发的(我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有许多人是我的老朋友),只有我这样的半桶水才时常出来晃荡晃荡,弄出一点响声来。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7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6 13:24:25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jwww在2004-10-26 11:57:39的发言: 对了,杨老师,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您已经制作好的贴片大概有多少张?我看您层出不穷的贴片,总是感觉意犹未尽的,能不能让我们一睹庐山真面目?
高手们的一页贴片就把我的一百多页贴片给盖住了。我的贴片玩玩是可以的,过分渲染就不值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是时刻牢记的。这也是多年来,我可以不断地有一些小进步的重要原因。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杨波
  8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280 积分:473 威望:5 精华:3 注册:2004/1/19 10:06: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0/26 17:55:49 [显示全部帖子]

贴一篇1997年发表的文章,现在看来似无大错,但有些表述可能欠妥,不改了,供邮友参考。

邮资信封的辨真

杨 波

所谓“辨真”,通俗地理解,就是要证明某件邮品是真品,它是与传统的辨伪方法相对而言的。辨真与辨伪的关系可认为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在分析问题的思路、具体辨别方法等方面,辨真与辨伪都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是一位新中国邮资信封的爱好者,故以自己的收集体会来谈谈邮资信封的辨真问题,供同好参考。

邮资信封的伪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彻头彻尾的假货,是伪造者自己印制的;另一种是伪造的实寄封,即邮资信封本身不假,但并没有真正经过实寄。

1、来源可靠的邮品一般是真品

不用其它的鉴别方法,来源可靠的邮品一般是真品。

我有几枚市场价较高的邮资信封是朋友无偿馈赠的,其中有的朋友根本不集邮;有的实寄封的收信人就是馈赠者本人,来源绝对可靠,真品无疑。

在邮资信封的使用期内,从邮局购买的;在邮资信封发行之初,从邮市上购入的,均可称来源可靠。

我的绝大多数邮资信封是通过函购的方式向邮商购买的。多年来,接触过的邮商有几十位,因为品种不对路,同其中的多数邮商就没有过多的联系。在品种对路的邮商中,确有极个别的人不讲商业道德,一经发现,就立刻中止联系。经过筛选后,与我长期保持联系的邮商仅寥寥数人,互相之间已建立了完全信任的关系,从他们手中购买邮品,也是来源可靠。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们邮识很高,一般水平的伪品骗不过他们;二是他们不会知假售假;三是在个别情况下,如对品相不满意,或觉得邮品有疑点,可马上退回,只说“不合我意”即可,而不用说明具体的原因,无后顾之忧。

2、价钱便宜常常是辨真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尽管作伪者的花样不断翻新,但牟取暴利的作伪动机却永远不会改变,掌握这一关键点,常常可使我们对某些邮品的真实可靠性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站在作伪者的角度上看看是否有利可图,价钱便宜常常是辨真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1:我曾花了10元钱收集到一枚文革期间发行的天安门、红太阳图邮资信封实寄封,品相极差,是一枚残品(品相好的实寄封的市场价可达400-500元)。我看中的是可以绝对保真。道理非常简单,如果是伪品,其伪造成本肯定大大超过10元。按这样的思路,我收集了数十枚价钱非常便宜的邮资信封实寄封(品相均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真品的样本保存,留着辨伪研究时用。

例2:有些邮资信封的新品很贵,但实寄品却非常便宜。典型的例子是普9图邮资信封中的1号至8号封,究其原因,当年这些邮资信封大多数都消耗在邮政通信中,偶然留下的新品极少,新品的市场价是实寄品的20-50倍。所以,对这些价钱相对便宜的多的实寄品不必担心有假,没有傻瓜会用价高的新封来伪造成价低的实寄封。我自己注重这种实寄封,除了花费少,适合工薪阶层的集邮者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保险。

也存在相反的情况,有些邮资信封的实寄封很贵,但新封却极便宜。典型的例子是文革期间发行的木刻图邮资信封中的10分品种。新封仅10元钱左右一枚(封图为“伐木工人”的那一枚稍贵一点),但相应的自然实寄封却非常贵。最近看到的一份邮刊上,一枚封图为“女民兵”、10分的邮资信封,1973年7月实寄,单戳清,其售价竟高达800元。( 是假的。杨波注2004-10-26)由于新旧差价巨大,邮市上已有伪造的实寄封出现(邮资信封本身不假),对它们的鉴别,需要传统的辨伪知识。但有时运气好的时候,也会遇到实寄封反而比新封还要便宜的情况,这时候不必怀疑实寄封有假。1996年6月,在武汉邮市上出现了一批收信人大都为“湖北省长阳县革命委员会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的实寄封,在邮友的帮助下,我购买了其中的30多枚70年代实寄的普16图邮资信封,品相极好。其中有10多枚加贴邮票的挂号封、航空封、超重平信封的价钱为每枚7元,其它的普通平信封每枚仅3元,这些都比相应的新封要便宜的多,而正常情况是,好品相的自然实寄封要比新封贵许多。究其原因,是邮商以极低的价钱(也许就是废纸的价钱)从某处收到一批,加价后售出,但价没有加到位。对我来说,收集到这批实寄封不仅仅是比较便宜,更重要的是这批实寄封让人放心。

例3:对50年代发行的邮资信封,许多集邮者追求较早使用日期的实寄封,这种追求是有意义的。在50年代发行的邮资信封中,有的邮资信封就没有发行通知,有的发行通知仅笼统地提到“现发行”,没有规定具体的发行日期。寻找较早使用日期的邮资信封可为发行日期的研究提供实物佐证。在拍卖会上,较早使用的实寄封也有可能拍出比一般实寄封高出许多的价钱。在笔者的拙藏中有两枚较早使用的实寄封,至今未发现更早使用日期的。尽管现在假的实寄封很多,还出现了不少假的首日实寄封,但对这两枚较早使用的实寄封我从不担心有假,除了邮商信誉可靠之外,它们的价钱也就是一般实寄封的价钱。当时,邮商和我都没有注意到日期,我也只是后来在研究新中国邮资信封的发行日期的过程中才注意到的,显然不会有假。

例4:据我看来,新中国邮政用品热是近几年的事,就我所知,邮资信封伪品的大量出现也是近几年的事,而在这之前,例如90年代之前,邮资信封的价钱要比现在便宜的多,所以,在90年代之前购入的邮资信封一般是真品,而且,购入的时间越早,价钱就会越便宜,就越可靠。

3、从未听说有假的邮品比较可靠

在新中国邮资信封中,有些品种的伪品可以说是满天飞,但有些品种却从未听说有假,对这些品种可以比较放心地购入。不过,应注意的是,既然将“从未听说有假”作为辨真的依据,这个依据就必须非常可靠。对有些品种,不仅我从未听说有假,而且请教了许多同好,这些同好有的是研究精深的集邮家,有的是见多识广的邮商,他们也从未听说有假,这些邮资信封是可靠的。

4、对邮品真实价值的正确辨别,有时比辨伪更为重要

辨真中有一个对邮品真实价值的正确辨别问题。由于不辨伪,可使我们遭受损失;但如果不辨真,放过了有价值、而价钱又相对便宜的邮品,这可能是更大的损失。我自己曾由于不辨真,放过了几枚价格非常便宜的邮资信封的稀缺品种(当时自己认为贵),至今想起仍后悔不迭;也由于辨真,用一般邮品的价钱得到了几枚好的邮资信封(而一般被人认为贵)。这就要求我们对邮资信封的市场价格、稀缺品种、版式、发行日期、改制情况、加盖品种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作为一个新中国邮资信封的专门收集者,这是应该做到的。

许多集邮家通过对邮路、邮资、邮戳、寄信人的书写文字以及纸质、版别、刷色、印制方法、发行背景诸方面的综合分析,来进行辨伪研究,他们采用的方法本身是非常可靠的,但一般的集邮者(包括笔者本人)很难掌握。本文所谈到的辨真方法则比较容易掌握,虽然可靠性要比传统的辨伪方法差一些,但与两眼一抹黑,毫无防备的情况比较起来,还是可取的,至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效果,笔者的收集实践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自1989年开始新中国邮资信封的收集以来,截止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走眼的情况。



yb1954@tom.com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