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封片简论坛集邮收藏综合讨论区【集邮文献与文摘】--与中华集邮文献网合办 → 大龙探微錄--大龙邮票打孔方式初探


  共有346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大龙探微錄--大龙邮票打孔方式初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邮痴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114 积分:7330 威望:20 精华:32 注册:2003/2/18 19:10:53
大龙探微錄--大龙邮票打孔方式初探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5 13:49:00 [只看该作者]

转自:本站 作者:本站 时间:2003年5月13日23:11 由于历史记载资料的缺乏,集邮家对于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的印制过程所知甚少。目前我们仅知大龙邮票是在上海的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印刷的。纸张是分多次向英国购买的,有时供货不及就临时找其他纸张代用。至于印刷品用的颜料和调配,背胶材料等等,可说是一无所知。近年来有人提出大龙邮票是中国人设计和制模的,笔者表示同意。同意的理由是大龙邮票(包括前期的龙图、象驸万年青图、宝塔图样票在内)上的中文很流利而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很拙劣,正好和在英国由外国人设计和制模的小龙邮票的中文拙劣而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很好的情况相反。   本文拟初步讨论大龙邮票一次打孔几全张,以及打孔的方式。   大龙邮票和小龙邮票都是采用老式的线式打孔机逐行打孔的。正因为如此,才能为我们的探讨提供了一些线索。 就笔者而言,谈大龙邮票的齿孔还从小龙邮票说起。五十年前在美国学习期间曾热衷于小龙邮票的收集研究。某次在测量对比小龙邮票的全格水印尺寸时,无意中将第VIII版式的两页全张对着阳光透视,忽然发现这两全张的齿孔完全吻合,边纸宽度也完全相同,因此可以相信这是曾叠合在一起同时打孔、同时裁切的。小龙邮票从未发现过"玻璃孔",因此可以推测小龙邮票是先印刷,次刷胶,再次打孔,最后裁切四边的。这一发现曾使我高兴过很久,因为这两页小龙全张是分两次购得的,一页来自美国东海岸纽约市的哈茂公司(H.R.HARMER)拍卖,另一页是当面向西海岸旧金山市一位华人邮商购进的,既经分离,重又相聚,颇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大龙邮票和小龙邮票都是在海关造册处印制的,小龙邮票既然是一次至少打孔两全张,那么大龙邮票似乎也应如此!但如何去找实物验证呢?大龙全张邮票也许存世不过100页上下罢?分散珍藏在世界各地大收藏家的邮集里,难于集中对比,唯一途径,就是从拍卖目录的图片上找资料。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寻寻觅觅,终于在1989年5月25日劳勃逊·罗拍卖飞利浦·爱尔兰《大龙邮票及其前驱》的目录中找到了实例。其中第2112号和2114号大龙薄纸三分银两全张齿孔和边纸形态完全相同,应该可以断定是同时打孔和载切的。   笔者自问能力有限,只能达到如此地步。如果再要追问大龙邮票一次至多可以打几全张的齿孔?那就要另请高明了。这里提供几个参考数字:   1、曾在某邮刊上读到文章,说香港商务版烈士邮票是一次打3全张的齿孔。   2、大陆七十年代的邮局航空标签是一次打孔10张,但齿孔非常毛糙,并引起了标签变形受损,这张数绝对不能用于大龙邮票的打孔。   3、目前北京邮票厂使用的梳式打孔机一次能打6全张邮票,为保证齿孔整洁,每次打孔不超过5全张。   其次,讨论大龙邮票的打孔方式。因为是用的单行线式打孔机,以横5纵5的25枚全张计,应打横向的水平齿孔6道,和竖向的垂直齿孔6道。究竟先打横的或竖向齿孔,并无资料可据。根据笔者浅见,似宜将大龙邮票全张垂直伸入打孔机,先打顶上第1排横孔,向前推进再打第2排,直到打完第6排为止。然后将大龙全张取出打孔机,顺时钟方向水平旋转90度,即全张顶部向右,再伸入打孔机,先打全张左边的第1行竖孔,接着打第2行、第3行或再打第4行孔。然后从打孔机中取出大龙全张,旋转180度,再伸入打孔机,打余下的3行或2行齿孔。个别例子是先打5行,再旋转打最后一行的。   笔者并认为大龙邮票的打孔机,至少在薄纸大龙时期,在整行线式齿的偏左部份缺1根齿针,所以在薄纸大龙全张的上、下白边上,可以看到缺失1个孔。 薄纸大龙全张的上、下边纸很宽,所以打齿的工作人员手持大龙全张打横孔时可以从第1横行起逐步推进打完第6横行为止。但是薄纸大龙全张的左、右边纸较狭,不可能一口气打完6行竖孔,为了避免手部离打孔机太近而受到误伤,打完3行或4行竖孔后必须取出全张,旋转180度,从另一边开始打其余3行或两行齿行。 请注意薄纸大龙全张的上、下纸边,下边纸左部3 竖行或4行齿孔中一定有1枚缺失的孔,而上边纸的右部一定有3竖行或2行齿孔中缺失1孔。这就是打孔中途将全张旋转180度的证据。薄纸大龙的左、右边纸很狭,所以看不见缺失的1孔。下边纸上缺失1孔的行数多,而且多位于全张左部(注:但英国人亨利·欧瓦尔Henry Everall 遗集最后一次在澳大利亚拍卖时,其中一分银--全张是左下角仅第一、第二两行直行齿孔缺下一个齿孔,倒是唯一例外)。这就是先打的孔,以及打竖孔时全张顶部转而向右,以及判断所缺的1枚齿针位于打孔机偏左的地位的理由。 阔边大龙全张资料太少,所知仅一件带上、左、下边纸的一分银孤品全张和带四面边纸的五分银孤品全张。和薄纸票相反,阔边票是上、下边纸很狭而左、右边纸较宽。但阔边票左、右边纸上找不到缺失的一孔。幸而打孔机的齿针并不位于一条直6线上而是参差不齐,所以仔细观察,在宽边票纸边上可以看出分两次打孔的痕迹。   至于厚纸大龙邮票,因为全张四周的边纸太狭,齿孔粗糙,不易观察齿孔特征。特别是厚纸毛齿大龙,简直很难入手。由于边纸如此之狭,很难设想工作人员敢于一下子打完5排或6排齿孔。恐怕不论是竖孔或横孔都得先打完一部分,然后旋转180度再打余下的几排。   以上一些浅见,笔者曾推敲四十年之久。仅凭若干幅图片,实属纸上谈兵。至于若干推理,恐如隔靴搔痒。虽曾和几位邮友谈过,但均未置可否。现草成芜文,以就正于各大龙专家


本人收集箭楼封、天坛封、彩陶压凸封、十七孔桥封、石舫片、玉琮片、玫瑰片、牡丹片的设计图稿、试印样张、各版版式封片、变体封片

联系方式:325608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振兴西路208号 杨伟

移动电话:1396881060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