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前夕,看到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中国解放区邮政图集》一书中,收进了十年前笔者考证过的胶东战邮《赠给英雄们》邮资封的彩图(见图),心情很不平静。一种夙愿未了的情绪,使我下定了进一步查证清楚的决心。 经过近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新的收获。现将此封查证的始末根由,综合一起,系统向邮界汇报,借以存证求教。 (一)珍封展场露面 这件设计别致的小型美术邮资封,目前仅发现一件未用品。多年来,不仅未见到发行资料,连可作旁证的有关记录也查不着。它的出现,最早是1985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会上。送展单位是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这说明,它是该馆的革命文物藏品,随着集邮复苏,首次向集邮界露面。 展出时,只有实物,没有详细说明,也不知是从何处如何征集得到的。当年第11期《集邮》杂志上,选登了此封正反两面的彩色照片,下面加注“胶东战邮发行的免费寄递信封(面值一角)”,再无其它介绍文字。当时介绍较详者,是刘广实先生,他在《全国区票展览札记》一文中,对此件“新发现”,特意多写了几句话,客观地指出了它的外观特点,但也显得过于简单:此封何时何地发行?为何发行?赠给什么英雄?……背景情况,一概未提。显然,这不是送展单位的疏忽,也不是刘先生的粗心,而是确实查不到资料,那时只能如此。 (二)初查邮政档案 笔者当时即认为,此封是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又经众多邮家鉴赏过,其真实性和珍罕性不容怀疑。既然出生在胶东革命根据地,与个人之乡情相通、爱好时口,自然十分感兴趣。于是,不须他人“扬鞭”,便主动进行考证。 从何人手呢? 按常规,自然是战邮档案。我联系邮局、查市区档案馆、访问当年的战邮人员,东奔西跑,翻遍了当时所有能找到的资料,结果,费时耗力,不见蛛丝马迹,无果而终。实在令人扫兴。 时过五年,1990年春,应邀参加胶东解放区邮票吏的调查研究活动。我们带看山东省邮协交给的许多调研课题,也包括此封的发行背景在内,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原胶东地区的各个县市,接触了不少的邮政档案和老战邮人员,弄清了一批重要的邮史悬案,但,此封的线索,却依然杳无踪影。 1990年末,《集邮》增刊在“区票珍邮欣赏”栏目中,虽然再次展现它的风采,可是,除了附注“胶东战邮赠给战斗英雄邮资”13个字之外,仍无其它文字说明,连年代也暂付“阙如”。这说明,历经五年,不仅我奉查到,“革博”和“邮联”也仍未弄清。 (三)继查党史资料 对此,笔者并不死心,邮政档案查不到,便改由党史途径,继续查找。 我曾根据“增刊”所注的“赠给战斗英雄”。对照胶东党史,推想此封是1944年7月7日胶东军区召开的第一届战斗英模大会的赠品。因为那是一次极不寻常的会议,著名的战斗英雄任常伦,就是那次会上光荣当选,隆重命名的。可是时隔不久,我自己便将这一猜想推翻。经进一步观察、考证,我发现信封图案内容不对头。如是军区召开的战斗英模会,参加者主要是八路军战士,而此封左上角图案中的两个人,一是头戴草帽弯腰收割的农民,一是持枪瞄准立射的妇女,肯定为女民兵。这象征“劳武结合”、“一手拿枪,一手种田”。图案周边,用禾叶麦穗装饰衬托,也说明主要是农村不是部队,重点在生产并非打仗。 否定了此次会议之后,继续往下查。从《胶东党史大事记》中,查到再晚半年召开的胶东区群英大会,觉得更切合此封的实际。 抗战末期,为开展大生产运动,迎接“大反攻”,胶东行政公署和胶东军区于1945年2月25日在牙前县联合召开各行各业群英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工农业及军工厂等方面的代表和民兵代表300余人。大会号召全区人民为支援前线开展革命大竞赛,人人争当英雄模范。大会选出各行各业的英雄38名。其中最著名的有农业劳动英雄张富贵,民兵英雄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等。 (四)大胆初作结论 上述会议情况,与邮资封的图案完全吻合,同时,也和该封的标题名称“赠给英雄信”相一致。愚以为,设计者拟定这个题名是颇费斟酌的:各行各业,本来可用“劳动英雄”,可是又包括不了“民兵英雄”,采用泛指的“英雄们”三个字,应该说是准确而又恰当。 遍查抗战时期胶东召开的全地区英模大会,只有上述两次。赠英雄封作为会议纪念赠品,非此即彼。既然与44年的战斗英模大会不符,又与45年的群英大会如此合拍,判定为后者的东西,一般不会有错。 1993年,撰写《胶东免资封、片、简综述》拙文时,笔者大胆地按此观点进行表述介绍,不过留有活话(见《集邮》1993年5—6期)。我友张玉文同志也同意我的意见,所以,他编写《山东解放区封片研究》时,也采用了这一观点。 (五)报纸出面作证 结论作了,文章也发了,至今,已时过五六年,未见有人提出异议,按说,可以就此罢手。然而,我自己仍感到证据不够充分,心中不太蹋实。时刻还留心继续寻找物证。 当看到《解放区邮政图案》仍将此封标注为“赠给战斗英雄”的字样时,更加感到有进一步查证的必要。 上月,翻阅整理早年收藏的解放区报刊杂志,无意中,在1945年初的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上,发现了胶东群英大会召开过程的新闻报道,连续3篇,比较具体。会议召开的目的、范围、声势、气氛,都与该封相合。特别是从中得知该会的全称是“胶东区生产劳动民兵英雄代表大会”,大会口号、领导讲话和报道文字中,“英雄们”的叫法到处可见。这就更是以说明“赠给英雄们”邮资封是胶东战邮管理局专为此会设计印制的。 这张旧报纸,又给了我一颗定心丸。 (六)寻访当年的“英雄们” 查考至此,本可结束。然而,最近一条胶东地雷战老英雄于化虎赴京参加“五.一”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报道,又引起我的奇想: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都是当年群英会的著名代表,既然健在,又相距不远,何不去采访查证一下呢?或许有的还能记得! 这三个人,早年我都有过接触,建国初期,还曾与孙玉敏同在一个大单位工作过,寻访并不困难。 到了海阳之后,在市委组织部的协助下,由海阳史志办主任陪同,驱车到赵疃(地雷战的故乡),找到老英雄于化虎(抗战时期的爆炸大王、民兵英雄、电影《地雷战》主人公的原型),虽然87岁了,身体、精神、记忆力都还好。谈了许多群英会的情况,与党史、报纸相合,但对出示的邮资封照片,只承认“有印象”,记不清是哪次会上赠发的。老人建议去问孙玉敏:“她比我年轻,记性好,大概能记得!” 拜别了于化虎,顺路又访问了赵守福。这位闻名全国的抗日民兵老英雄,正卧病在床,听力、视力欠佳,只能表示慰问,无法进行交谈了。令人心酸。 叫开女民兵英雄孙玉敏的家门,却是另一番情景。我们分别30余年,75岁的老大姐,竟然一见面就认出了我。她兴奋异常,热情接待。略述别后近况,转入正题。一提起群英会,她就主动地讲:“是1945年正月十六日在港里召开的,那年我才18岁……”她滔滔不绝地讲述开会的情况。五十余年前的往事,似乎就在昨天。我打断她的话,拿出英雄封彩图给她看,她只瞥了一眼,就十分肯定地说:“不用看,我很熟,这就是那次会上发的,人人都有。用这个信封捎信可不用贴邮票啊!”问她一人发一个还是两个,她把眼一瞪:“两个?!每人一沓,足有一、二十个呢!和学习材料还有抗日宣传小画册一起发的。”“现在您手里还有没有?”“没有了!我当时写信都用了,只留下一个作纪念,和小画书放在一起,跟了我几十年。后来调动搬家,不知夹在哪里面,找不到了。画册剩了两本,前年,让小孙子翻出来,也给拿走了。” 多可惜呀!没能找到实物。不过当事人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却是真实可信,让人无法怀疑的。成为“赠英雄”邮资封最好的人证。 我认为,证据已足,但愿有朝一日,还能发现更直接的发行档案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