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博览》2005年第3期刊登了罗熠的文章《是什么原因使青少年疏远集邮》,分析有一定的深度,的确值得我们深思。由此,笔者又想起了邮票的销毁行动,把大量的纪念、特种邮票销毁,不如把它们盖销后赠送给青少年朋友。
轰轰烈烈的销毁过去几个月了,邮市依然如故。从2004年6月25日开始到9月26日,国家邮政局开始销毁1992~2001年的纪特邮票32.21亿枚,销毁总面值34.41亿元,销毁数量占1992~2001年纪特邮票全国库存总量的94%。可谓兴师动众,声势浩大,“战果”丰硕。
邮票销毁在我国已经不止一次,1991年的邮市风潮过后,就有了邮票的销毁,几年来,我国销毁的邮票不计其数,销毁的品种主要是纪特邮票,销毁的原因是“市场过剩”,“供过于求”,并导致邮市长期低迷。
邮票是一种有价证券,也是一种商品。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商品“供过于求”时,把大量的商品销毁,以达到垄断市场、控制物价以及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么,我们的邮票销毁是否也是这样的呢?
首先,在邮政通信领域,我们很难买到纪特邮票,清一色的普通邮票几乎占据了通信业务的90%以上,纪特邮票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纪特邮票远远没有“履行”完它自己的宣传使命,甚至没有达到其“宣传”目的。 其次,在许多中小城市,纪特邮票还是稀罕的玩意,不要说中小学生,就是老的集邮者,要想买到几枚预定外的纪特邮票,也非常难。在大城市,买纪特邮票也不能随便买,要么搭配成套,要么配发邮折,价格则成倍翻滚,单买儿枚寄信的,对不起,不卖,也没的卖。
第三,纪特邮票的发行总量并不大,我国近年来的发行量基本是900~3000万套之间,而美国的发行量比我们要大得多,动不动就上亿枚。要知道,美国的人口只是我们的四分之一,邮票的发行量则是我们的几倍!
因此,看到邮票销毁的消息,我想,与其销毁,不如消耗。纪特邮票应当在邮政窗口供应,或盖销后给中小学学生。
我们知道,“文革”期间,我国的邮票发行量远比现在大,许多邮票发行量甚至达8000万枚,不仅没有打折,还成为珍品,其原因就是大量的消耗了。
希望销毁邮票是最后的晚餐,也希望有关部门也适当关注青少年集邮,给他们创造有地方买邮票、有地方用邮票、有地方可以得到盖销邮票的良好环境,“供过于求”的表面现象才会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