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封片简论坛集邮收藏综合讨论区【集邮文献与文摘】--与中华集邮文献网合办 → 香港壹角标签(俗称“香港红”)事件


  共有403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香港壹角标签(俗称“香港红”)事件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邮痴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114 积分:7330 威望:20 精华:32 注册:2003/2/18 19:10:53
香港壹角标签(俗称“香港红”)事件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9/7 0:03:50 [只看该作者]

(香港) 陈志豪   香港邮政于2002年4月1日起调整邮费,本地不超过30克邮件邮费提高一角,即由$1.3提高至$1.4,顿时导致一角邮票需求大幅飙升十倍,每日卖出近二十万枚。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到十天,各邮局已开始出现「一角邮票荒」,部分邮局更缺货,并张贴「一角邮票暂缺」告示,许多市民四处张罗一角邮票。   一角邮票售缺,怎么办?   也许,当时香港邮政已要求邮票印刷商添印一角邮票应急。可是,远水始终不能救近火,在添印邮票运抵前,香港邮政遂采行三项临时措施,以解燃眉之急,包括:  1.以一角邮资标签(即franker)暂代一角邮票;   2.投寄大量邮件的市民,可以在柜台以现金补贴邮费;及   3.持有整版$1.3邮票的市民,可以补钱换取整版$1.4邮票。  以上三项应变措施,各大报章于4月18日均有报导。   因邮票缺货而以邮资标签暂代邮票,在香港邮政史上属首次。过往,最类似的情况,算是1938年1月11日至21日因售缺5c邮票,而特许5c印捐士担可当作邮票用。及后,不少集邮人收集相关邮品,并制作邮集,专门研究此段有趣的邮史。   图案样式   印制此次一角邮资标签的不是甚么新机器,而是已经「退役」、早年前仍在部分邮局包裹柜台使用的邮资标签机。这种在1980年代引进、因外壳橙色而被称为「橙汁机」的邮资标签机,打印的邮资标签格式在1997年3月因配合香港回归而作出更改,印模加刻中文。展示了一枚于1999年4月12日使用的邮资标签,面额为$25,在海港政府大厦邮政局使用并以该局邮戳盖销 。今日,一角邮资标签的图案样式与当年的邮资标签相比,可谓大同小异。标签的外框图案,仍是双线长方框设计(71毫米长 x 25.5毫米阔),长方框上、下部分别印有「邮资POSTAGE PAID已付 $ ¢」及「HONG KONG香港邮政署POST OFFICE」字样(查实,这是旧名称,现在应称为「香港邮政 HONG KONG POST」),中部右边则印有标签面值「000.10」,其两旁为水波纹图案,最为特别之处算是印在标签中央的编号,其实该编号为邮资标签印模的记号,因此,由不同邮资标签印模印制出来的邮资标签,其编号亦不一样,故以该编号来分类邮资标签,是最基本及最佳的方法。据香港邮政透露,曾使用30款不同记号的邮资标签印模来印制一角邮资标签,亦即是说全港各邮局应曾发售30款不同编号的一角邮资标签,计有65、67、69、70、72、75、78、80、89、92、93、95、98、100、102、104、107、115、116、117、119、120、124、127、129、131、132、133、137及138。话虽如此,由于一角邮资标签是任意分派到全港各邮局,所以每间邮局所发售的标签编号并非一样。不仅如此,每款编号的一角邮资标签的发行量也是不尽相同的,某些编号的一角邮资标签,是极难「碰见」,例如65、69、75和78等。因此,若要收集「大全套」一角邮资标签,面值虽只是「三元」而已,却真的并非易事。说回图案样式,若将一角标签与旧有标签相比,可发现旧有标签的编号左旁印有日期,而双线长方框的左边还有一小小的方框,内里印有标签的印刷序号。虽然若干一角邮资标签仍发现印有部分上述提及的小方框,基本上,一角邮资标签是没有以上两处特征的。   用纸、油墨及尺寸   邮资标签图案以红色油墨印制在米白色的标签上,印墨深浅不一。由于绝大部分刚印制完成的邮资标签,因其左纸边可会印有前述的小方框及印刷序号,而要将它切掉,故令致标签出现长短不一,笔者现时发现最长的标签115毫米,标签的高度则为42至45毫米不等。另外,有一类较为少见的标签格式,就是标签的左纸边上附有一条切线,以便剔起标签。   发售/包装方式   一角邮资标签可以在邮局售买邮票柜台逐张购买,亦可以购买以100张为一包的「小包装」。「小包装」用胶袋包裹一角邮资标签,并以胶纸及盖有「邮票供应组STAMP SUPPLY UNIT」或「香港区运作科H.K. OPERATIONS DIVISION」胶印的标签包封。胶袋方面,早期最常见的是用印有香港邮政蜂鸟标志的胶袋,及后则多用普通的透明胶袋。另外,每10「小包装」会放进一个印有香港邮政蜂鸟标志的胶袋内,这就是一角邮资标签最基本的包装方法。一般而言,以印有香港邮政蜂鸟标志的胶袋或/及盖有「香港区运作科」胶印的标签来包封的「小包装」较为少见。   发售日期   这是非常具争议的问题。由于每间邮局对一角邮票的需求及销售情况不一,某些邮局较早售缺,但某些仍有一角邮票存货,故此,各邮局开售一角邮资标签的日期并不一样。又据消息人士透露,邮政总局早于4月10日已派送一角卷筒邮票及一角邮资标签到各邮局,让邮局就不同情况自行决定何时发售。以笔者所见,一角邮资标签的最早使用日期为4月14日,那天是星期日,亦是首日发行「香港数码新纪元」邮票。无论如何,全港各邮局应于4月18日已经开始售买一角邮资标签。5月4日,新运到的一角邮票重售,但一角邮资标签仍然有售,再经过数星期,至5月底各邮局已停售一角邮资标签,上缴总部。据邮局职员表示,已发售的一角标签是永远有效的。   趣味品一角邮资标签的制作方法,是用人手把空白的标签逐张放进邮资标签机里去,随着印刷印模转动,标签图案方印在标签纸上。由于印制和包装过程仓卒,少不免出现印刷移位等趣味品。   最早使用日期   由于不同编号的一角邮资标签于不同时间分散在各邮局发售,若要研究每款标签编号的最早使用日期,殊不简单,必须查证手上实寄邮品,表1是笔者现时发现的最早使用纪录。倘若各方邮友拥有更早的使用纪录,冀望提供复印本,以正邮史。印刷简单的一角邮资标签,面额虽小,但发行时间短,若要认真收集,却殊不容易,需要很大毅力,笔者感慨收集所花的心血,不知较其「一角」面值多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哩!   香港邮政的第二项临时应急措施   让投寄大量邮件的市民,以现金补足一角邮资。   这是香港邮政首次提供的邮政服务,相信首天服务日为4月18日-即各报章刊登有关一角邮票售缺之日。可是,并非每间邮局都有提供此项服务,而是限于设有投寄大量邮件柜台的邮局,例如:邮政总局、尖沙咀邮局和九龙中央邮局等。当邮局收取邮件及补足金额后,除了盖销邮票外,还会在邮件上加盖一枚长方形的「欠资已付」戳印,该戳印的尺寸为80毫米乘45毫米,印墨为黑色或蓝色(笔者见于4月18日投寄的邮件用黑墨盖印,但于5月3日投寄的则用蓝墨),长方形的戳印上部刻有「Deficiency Paid」及「欠资已付」字样,下部刻有邮局的英文简称(以三个英文字母为代号),不过,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三款不同邮局简称的戳印,包括(1)GPO-邮政总局、(2)IMC-国际邮件中心及(3)AMC-航空邮件中心。笔者估计,所有在港岛区就此项服务投寄的邮件方盖上「GPO欠资已付」戳印,于九龙及新界区投寄的,则盖上「IMC欠资已付」戳印,而「AMC欠资已付」戳印应限于机场邮局投寄的才会盖上。另外,笔者发现4月18日投寄邮封上的邮票是被「水波纹机戳」盖销,但5月3日投寄的则用相关邮局的手盖钢戳来盖销邮票。   由于香港邮政没有事先公布此项服务的详情,加上两个多星期后(即5月4日)各邮局已复售一角邮票,此项「特殊」的邮政服务亦随之而需求大减,许多集邮人都错过在该十多天里收集相关邮品,就算是「有心」的集邮人,也许当时亦弄不清楚有多少款戳印及每次须大量投寄邮件(上一百封)才获此项服务,故在一角邮票缺售期间盖有此「欠资已付」戳印的邮品并不多见,其中以首日实寄(4月18日)及盖有「AMC欠资已付」戳印较为难得。   后记: 一角邮资标签变身为集邮品再次推出 因售罄一角邮票而临时印行推出一角邮资标签,是香港百多年来前所未有的邮政措施,当时曾经引起广大集邮者的爱好和关注,不惜在炎炎夏日之下奔波全港各大小邮政分局,争相搜集不同机号之标签。而于5月4日重售一角邮票以后,一角邮资标签已完成历史任务,退下火线。邮政当局亦已于五月底至六月初陆续从各分局把标签收回,集中整理,并于6月26日起在总局、尖沙咀、荃湾及沙田中央分局的集邮柜位,推出其中28款(因机号69及75者早已售缺),以100个同一机号之标签为一包按面值出售,每人每次每款限购五包。   笔者于6月26日早上七时许已抵达总局门外,当时已有近十人在排队。八时甫开门不久,机号65、75和138的标签已告售完,估计这三个机号的标签在总局出售的数量只得约十包左右,相信其它三间发售局的数量也不会多于此数,而116号标签亦于随后数分钟内售罄。   近日有邮友发现有机号127的标签,严重误切,左边完全保留标签印刷序号的小方框,而右边邮资印样却被切去,估计是切割时误被倒转了而产生。在此顺道鸣谢借出该实物供拍照的一位热心邮友。   另外由于6月26日起一角邮资标签集中重售后,很多先前散落在不同分局而未被集邮者发现的不同胶袋包装及盖有不同香港邮政蜂鸟部门胶印的品种,都「浮现」出来亮相了。笔者就各款编号的标签之最早使用日期、用纸和包装方式再加以分类及整理,并制成以下统计表格,现刊登供有兴趣邮友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9/7/2003 12:04:04 AM编辑过]


本人收集箭楼封、天坛封、彩陶压凸封、十七孔桥封、石舫片、玉琮片、玫瑰片、牡丹片的设计图稿、试印样张、各版版式封片、变体封片

联系方式:325608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振兴西路208号 杨伟

移动电话:1396881060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