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是一项不分职业、不分年龄的业余爱好,但邮展不仅评比邮品、智力、创造性、邮集选题、编排巧妙,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比财力投入的多寡。如果你的邮集没有珍贵的"龙头"邮品,不要说获奖,连入选参展的门槛也跨不过去。
还未解决温饱的人大概不会去集邮,但集邮者中算得上富裕的也只有少数。能拿出邮集参展并获奖者总是不多,绝大多数集邮者只有当观众的份,久而久之,也就不感兴趣了。集邮者中经济能力的差距造成了人们与邮展的距离,影响了集邮的普及、提高与发展,这种矛盾已存在很长时间。
几年前,国外集邮界某些有识之士提倡设立一种节俭类集邮展品,限制参展作品的经济价值,让参展者站在同一经济起跑线上。除评出展品的"处理、重要性、邮识、研究、品相"等方面的分数外,还在价格上对展品有特别限定。例如每框价值不超过800元,高于限定价格标准的要扣分,低于限定价格标准的要加分。将参展的门槛放低,这是集邮展览的新事物,对广大集邮者是一个鼓舞。
在我国,北京市集邮协会率先制订了《节俭集邮类展品的专用规则》,从今年9月1日起试行。节俭类展品除不包括青少年和文献两类外,参展者可选择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印花、现代集邮沙龙中的任一类别,并按相关类别的规则要求进行编组。每部展品规模为3框至5框。
展品的评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由正式邮展评审员若干人组成小组,按相关规则评定分数作为"基础分"。第二步是聘请若干熟悉目前邮品价格的人员组成小组,根据当前市场价格对展出的素材进行估价,评出调节分,即加分或减分。有人认为,价格评估比罗复杂,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
新生事物常不是那么完善。但集邮者会为新事物欢呼。(《集邮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