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封片简论坛邮政用品集邮区【纪念邮资封片】 → [转帖]JP-22《中银大厦》的鉴伪


  共有1239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JP-22《中银大厦》的鉴伪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月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219 积分:4355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3/2/28 10:59:1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5/11 21:42:59 [只看该作者]

我把几篇转发到这

转贴 关于中银错片的回收电报

济南   邮票公司 原定五月(17)日发行的(JP22)《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因英文拼写有误,部决定全部立即收回,请接电后将通信口的退省邮票公司票卷组,集邮口退省邮票公司业务科,由省邮票公司退邮票总公司。                                 省公司       注:1990年5月16日加急电报原文  报号:007408                      

推荐中国青年报1990年5月22日第二版        题为:一字之差成死胎——《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             邮资明信片取消发行始未              本报记者 段跃中   5月17日,全国各地的邮局和集邮门市部“奉上级指示”贴出一张告示,《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纪念邮资明信片“因故”停售。   一大早赶来购买的众邮迷面对告示大惑不解: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性新闻单位均突出报道了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的消息,明信片在这天发行的预告早在4月就见诸邮刊、报纸、新华社摄影部5月11日向全国新闻单位提供了该片的黑白原大照片-----为什么突然变了?!   种种猜测、议论、传闻在集邮圈内不胫而走,邮票公司的服务小姐面对接连的质询,只能以“不知道”作答。   为搞清“因故”的真正内幕,记者走访了有关方面的设计者。   中国邮票公司总经理刘殿杰说:“这枚邮资片早在今年3月就由北京邮票厂印好,各地邮票公司、集邮门市部均做好了在5月17日公开出售的准备,刻制了纪念邮戳。该片的成品运到香港后,有关方面14日发现其英文名称有误,Completion(落成)成了Complition,他们还提出Hong Kong  Bank的含义也不准确,容易产生误会,建议收回。   “我们接到这个消息,马上组织有关同志进行研究,并与中国银行总行,新华社国际部等单位联系,‘鉴于该片英文拼写有误’,邮电部领导决定‘全部收回’,于5月15日晚向全国邮电部门发出了加急电报。”   有关人士介绍,40年来,共和国邮政史上有过邮票印好后又停止发行的事,纪念邮资明信片发出后又收回还是第一次.不过明信片在集邮者心目中的地位、影响及经济价值,是不能和邮票相比的。    这位人士还说,纪念邮资明信片一般印量为50万枚左右,《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也是这个数。该片面值为4分,售价每枚为一角八分。   该片的设计者、中国邮票总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建坤对此感到“很遗憾”。他为这枚邮资片花了很大的心血,特地到香港考察了一次, 精心设计出两个方案,采用的是第二方案。   40年来,我国邮电部共发行纪念邮资明信片23种40余枚,该片为第22种,编JP.22。这个编号会不会废掉,是否赋予JP22新的内容?集邮爱好者拭目以待。

转贴]JP22香港中银大厦错片--片蓝   提起"片蓝",它是一枚因"错"未发行的邮资明信片。"片蓝"只是集邮界约定俗成的叫法,它的全称为"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属JP系列,编号为JP22,发行日期为1990年5月17日。但在规定的发行日之前,该片就已大量流入市场。究竟有多少"片蓝"流出,至今无人能够准确地说清楚,而集邮界对它的探索、论证工作始终没有停止过。前些时候,某邮刊发表一篇文章,列举了某些权威人士关于流入市场的"片蓝"数量的说法:有说九千枚左右的,也有说一万枚左右的。究竟左右多少,没有人说得清,大家只是猜测而已。时过十年,人们至今还在猜测,而炒家们希望把数量说得愈少愈好。其实十年前,原邮电部文件就已经披露了具体数字。1991年1月25日"邮部(1991)46号《关于部分邮电管理局提前出售<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问题的通报》"中指出:"1990年5月15日,部下发关于停止发行《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以下简称《中银邮资明信片》)的电报通知以后,清退工作历时数月,现已基本结束。中国邮票总公司共发出《中银邮资明信片》817200枚,截至1990年8月15日止,实收回740793枚,回收率为90.65%。"从文件中我们可以算出,"片蓝"的流出量应为76407枚。文件又说;"邮票博物馆所存两千枚《中银邮资明信片》除留少量存档外,其余均应交中国邮票总公司一并销毁。"这段文字说明了国家有存档,而且无形中确定了"片蓝"在邮政史和集邮史上的地位,表明它是国家因故未发行的正规邮政用品。文件对14个省市的邮政管理部门也给予了通报批评,七万多枚"片蓝"就是从那些省市的邮政部门流出去的。邮电部在通报批评这些单位的同时,还采取了罚款措施:"以每单位2万元为基数,加上欠退的枚数按售价的一百倍处以罚款。""片蓝"当时的售价为0.18元,一百倍的罚款就每枚18元。这样,邮电部因"片蓝"问题的罚款多达160多万元。   文件还要求以上14个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工作的有力措施,……如发现有蓄意藏匿的,内外勾结倒卖的,管理局应组织力量迅速查清、严肃处理。"此后,是否发现有蓄意藏匿"片蓝"者,不得而知,但"片蓝"的流出量可以基本论定,关于"片蓝"流出量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

[转贴]JP22“片蓝”收藏价值的论证与研究  自从早产儿JP22《中银错片》(片蓝)面世以来,我们就一直也没有停止对它的关注,由起初的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了今天的北方研究中心。关心“片蓝”的广大邮迷、专家及当年“片蓝”流失地的各集邮公司同行,还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内权威人士都曾不遗余力地提供各种信息,有的来函来电,有的当面交流。下面,我们将把多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通过甲、乙对话的方式奉献给广大集邮爱好者、邮票收藏家以及所有对“片蓝”感兴趣的人士,以便使对“片蓝”的研究更广泛、更深入地继续下去。(对话中的甲为笔者,乙是笔者综合多位专家、权威的内部信息和他们个人的观点、看法整理的。)   甲:“中银错片“究竟流失多少,您肯定知道了?   乙:不到1万片,大约9780片左右吧。   甲:可有人说流失的错片是2.7万片,民间小报《邮桥》也先后刊登过两个数字,开始是6万后来又说是7万多片,并还说有过什么文件!   乙:那兴许,原因是《中银错片》的回收工作不是一次完成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数字报表并以文件形式通报。如果按《邮桥》所说的“文件”,不就等于公布发行量了吗?正是由于这些人轻信了小道消息和当初对“片蓝”流失量的错误判断,从几元、十几元到几十元一直也没敢伸手,到几百元更是怕得要死,现在已几千元也只能是望“蓝”兴叹啦!等国家一旦公布了这个数字很可能已是几万元啦。“片蓝”属JP系列,同发行量的JP片与小型张相比二者市场价格不成比例,JP邮资片在邮市中一直受着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发行量103万的仕女图小型张市价已达800多元,而同发行数量的JP片价格才10元左右,因此,JP22《中银错片》流失的数量要不是稀少到一定程度,仅几年时间是决不会从售价1角8分达到几千元价位的。   甲:由于流失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其价格,这也是广大邮迷最感兴趣的焦点,您能不能再详细谈谈?   乙:JP22中银邮资片的正式发行日期是1990年5月17日,当5月14日该片运抵香港后,香港方面发现该片英文拼写有误,容易产生“误会”(政治),建议停止发行,收回此片。当天夜里,邮电部会同中国集邮总公司、香港商务印书馆和新华社驻香港分社召开紧急会议,次日凌晨也就是1990年5月15日邮电部党组决定全部收回已经发出去的错片并当即向全国各省、市、区邮电部门发出加急电报。在接到电报的当时,有的省货到后还没往基层局、所分发,有的省货已到达当地火车站行李房还没来得及取走,也有集邮总公司还没给发货或发了货还在运输途中的,这些省、市、区一片也没有流失,全部返回。有些省市的收回工作比较顺利,只有星星点点的流失。河北的唐山、承德,河南的许昌、平顶山等集邮公司货到后没有遵守邮品发行纪律,提前摆上了柜台。但由于当时的邮人对邮资片还不认识,JP片作为公司滞销的搭售品,因此在接到通知时只售出一小部分。陕西和新疆两地分别卖出几百片,整个山西省才流出200多片。流失比较严重的是山东、其次是四川。邮电部把这两省作为重点,由省市局一把手亲自层层把关,并分多次有步骤收回、力争把该片的流失缩小到最小程度,并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营业员头上,提前售出一片罚款18元(售价1角8分的100倍)。有的营业员把提前售给熟人的中银片又都追要了回来,到后期有的地方卖出一片就罚款1000元。   一枚邮资明信片,在发行日前两天各地都接到邮电部要收回的加急电报,在这种情况下还流失掉近万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没有的。而在国家处于非常时期的“一片红”年代,“一片红”是在公开发行日的当天全国已经销售了几小时后才接到停售电令的,此票才流失了3000多枚(现存世大约1500枚)。因此9780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或者说是不可思议了,已远远超越了我们的预想。   甲:天津《邮桥》还透露说日本邮商水原明窗预定的2万片中国方面往回追,他拒绝退货,有此事吗?   乙:根本没有,纯属谣言。邮资票品的印制、发行,国家授权给了邮电部,每发行一种邮资票品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国家还没发行的“国家名片”怎么可能提前卖给一个外国人?(已与总公司国际业务处核实)假如这2万片“片蓝”真的到了日本人手里,要是做起庄来可就不得了啦!   甲:现在社会还流传说:总公司库里还留了不少“片蓝”。   乙:这纯属乌有!由各地收回来的错片都必须重新开包清点,统一封存并在决定销毁当日启封,押到造纸厂粉碎后倒入碱池,搅成纸浆重新造纸。(销毁地点:北京以东的廊坊造纸厂)这些过程,都是在多方有关部门监督下进行的,万无一失,跟销毁人民币没有什么两样。国家决定销毁前,特批中国邮票博物馆存档100片作为永久性馆藏,其余全部销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一片。当然包括该片设计人吴建坤。老吴为设计此片还专程去了香港,实地考察,倾注了不少心血,现在提起来他还很遗憾。即使是他收藏此片也不得不到邮市去高价收求。这么说吧,“片蓝”在民间交流,市场流通合法,可国家窗口售出一片都非法。   甲:您对“片蓝”的错误性质及研究、收藏价值是怎样评价的?   乙:至于说到“片蓝”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已不言而喻,纪念邮资明信片收回销毁这在共和国邮政史上还是第一次,其错误性质当然非同小可,并根本无法改版重印。你从建国后的几大珍邮中不难找到答案。比如《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改成了《伟大的十月革命》、《世界学联》改成《国际学联》、天安门“放光芒”改成不放光芒,可它们还是原图案。这些珍邮都是同一选题、同一图案,由于错版流失稀少而骤然变成珍邮、改版后重新印刷大量发行。再有,“片红”是文革邮票,不带编号,取消发行了事,可“片蓝”就不那么容易了,编号为JP22的《中银错片》被取消发行后,邮电部领导在万般无奈下,不得不补发一种《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邮资片,形成了两个JP22。错片重号、两个选题,这在世界邮政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然也是万不得已的。《中银错片》已是国际集邮人士追逐的对象,随着其名声的日益显赫,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特别是在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美、英等华人居地。就拿日本来说,日本·98中国邮票目录中的“片蓝”由1997年的12000日元上调到1998年的57000日元,涨幅高达37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经济必将再次腾飞。根据“片蓝”在邮市几次大潮中的价格表现,尤其是在国内最高拍卖竞技场上的骄人业绩,“片蓝”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将和“片红”一样家喻户晓。随着中国1999年世界邮展的举办,以及各国邮票收藏家及大邮商的到来,它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   甲:“片蓝”在1997年邮市高峰期间达到每片6700元,在97·上海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期间举办的大型邮品拍卖会上又以每片8250元(含佣金)成交,您不觉得它增值速度快了吗?   乙:“片蓝”增值的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它的珍罕性所决定的,僧多粥少。如果没有假货冲击,其增值速度比这还要快。据我们掌握,市场上的假“片蓝”已不少于七八种版本,上海等南方沿海城市比较多,我们曾考察过上海等南方几个邮市,有的是真假掺杂着卖,有的柜台里摆的几枚“片蓝”全是假的。在月坛公园假货也曾泛滥过一时,10片、8片经常见到,最多见过一封(100片全假)。邮市自从搬迁到福尼特后,由于工商、公安加大了打假力度,情况好多了,但也没有完全杜绝。在真假掺杂、鱼目混珠,加上受东南亚经济大环境影响,价格又回落很多,有些有心人便在玻璃碴子里把“珍珠”挑出来,当然也有误把玻璃碴子当成珍珠收藏起来的,因此识别“片蓝”的真假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中国有500多个城市、2000多个县,如果平均分配,也只能是每市10片、每县2片,当然“片蓝”的区域占有性很广,主要集中在几个大中城市,海外及港澳台再流走一部分,在市场上流通的“片蓝”将越来越少见,决不能用我们目前的经济能力来衡量JP22的真正价值。在几千元时大家觉得它很贵,但当它一旦突破了万元大关,在有钱人眼里却又显得太贱了,其他珍邮都是几十万,文革邮票“大蓝天”拍卖底价就是150万,如果“片蓝”真到一万元,再涨就是一千两千的往上涨。社会上的商家大款、企业家、高级职员及海外华人,只有在它过万元后才会注意它,也只有有钱人注意它时,才是“片蓝”的快速增长期到来之日。因此,可以断定“片蓝”过了1万就奔2万走,3万、5万不是梦,低价时不多收藏几枚珍邮必将终身遗憾。

[转贴]JP22香港中银大厦错片--片蓝   提起"片蓝",它是一枚因"错"未发行的邮资明信片。"片蓝"只是集邮界约定俗成的叫法,它的全称为"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属JP系列,编号为JP22,发行日期为1990年5月17日。但在规定的发行日之前,该片就已大量流入市场。究竟有多少"片蓝"流出,至今无人能够准确地说清楚,而集邮界对它的探索、论证工作始终没有停止过。前些时候,某邮刊发表一篇文章,列举了某些权威人士关于流入市场的"片蓝"数量的说法:有说九千枚左右的,也有说一万枚左右的。究竟左右多少,没有人说得清,大家只是猜测而已。时过十年,人们至今还在猜测,而炒家们希望把数量说得愈少愈好。其实十年前,原邮电部文件就已经披露了具体数字。1991年1月25日"邮部(1991)46号《关于部分邮电管理局提前出售<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问题的通报》"中指出:"1990年5月15日,部下发关于停止发行《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以下简称《中银邮资明信片》)的电报通知以后,清退工作历时数月,现已基本结束。中国邮票总公司共发出《中银邮资明信片》817200枚,截至1990年8月15日止,实收回740793枚,回收率为90.65%。"从文件中我们可以算出,"片蓝"的流出量应为76407枚。文件又说;"邮票博物馆所存两千枚《中银邮资明信片》除留少量存档外,其余均应交中国邮票总公司一并销毁。"这段文字说明了国家有存档,而且无形中确定了"片蓝"在邮政史和集邮史上的地位,表明它是国家因故未发行的正规邮政用品。文件对14个省市的邮政管理部门也给予了通报批评,七万多枚"片蓝"就是从那些省市的邮政部门流出去的。邮电部在通报批评这些单位的同时,还采取了罚款措施:"以每单位2万元为基数,加上欠退的枚数按售价的一百倍处以罚款。""片蓝"当时的售价为0.18元,一百倍的罚款就每枚18元。这样,邮电部因"片蓝"问题的罚款多达160多万元。

  文件还要求以上14个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工作的有力措施,……如发现有蓄意藏匿的,内外勾结倒卖的,管理局应组织力量迅速查清、严肃处理。"此后,是否发现有蓄意藏匿"片蓝"者,不得而知,但"片蓝"的流出量可以基本论定,关于"片蓝"流出量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



收集有关《月》《雪》的专题

主集集邮文献,JP、JF首日实寄,邮资门票、马飞门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