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邮资封片简论坛 (http://cjyzfp.cn.cjl.ren/index.asp) -- 【集邮文献与文摘】--与中华集邮文献网合办 (http://cjyzfp.cn.cjl.ren/list.asp?boardid=33) ---- 上海双圈全英文邮资已付戳 (http://cjyzfp.cn.cjl.ren/dispbbs.asp?boardid=33&id=6456) |
-- 作者:张三 -- 发布时间:2006/2/14 15:40:30 -- 上海双圈全英文邮资已付戳 两年前集到一件清代实寄封(图1),由上海寄法国巴黎,上销红色的上海邮资已付戳,经上海法国客邮局转递,贴法国客邮票,销1897年9月24日戳。信封背面盖有巴黎1897年10月26日到达戳。此封难得的是封面所盖的红色上海邮资已付戳。戳为双圈圆形,外圆直径29mm,外圈环以英文“上海”及“邮政局”字样,上为“SHANGHAE”,下为“POST OFFICE”。内圆直径20mm,内为“PAID”字样(图2)。此戳在孙君毅《清代邮戳志》和张恺升《中国邮戳目录》(1872—1949)中都没有记载,也未见其他资料记录。对于此戳的身份界定,是真是假,是我国清代邮戳还是外国的客邮戳?关乎我国清代之戳志。现将笔者的初步考证和不成熟的见解,陈述于下,冀抛砖引玉,以补戳志。 一、信封本身的真伪 封系用较厚的水印纸糊成,水印为英文“PUR……ABASTER”等字样,从纸质、纸色来看,当非新近之物伪造。封背中间打有一硬印标记。封面所盖的法国客邮戳及封背的巴黎到达戳,戳式规范,墨色厚实。所书的外文姓名住址,书写流畅,匀散正常。再从邮戳的日期分析,9月24日从上海寄出,10月26日到达巴黎,按当时的邮递速度,也属正常。整个信封,无论从制作、书写的文字、邮戳、邮程等来分析,都无伪品之虞。唯一可探讨之点,在封面所盖的红色上海邮资已付戳。 观此红色上海邮资已付戳,有二个显著之点可资推敲:1、其上海的英文,用“SHANGHAE”,而非常见的“SHANGHAI”;2、戳型规正但英文字母歪斜、大小不一,且大小写混乱,只“POST“之“T”字为小写的“t”。 查我国地名的英文表述,在早期并无固定的形式。据1906年《中国邮政事务总论》报告:“更论中国之地名,数年来外人以罗马字母拼成之音,人各异式,至今仍无一定通行之字,致照封面所书者往往误投……”。民间书写的英文地名不一致,邮政局所刻用在邮戳上的英文地名也有不一致的,如蒙自,有用“MENGTZO”和“MENGTSZ”,济南有用“CHINAN”和“TSINAN”,等等。关于上海的英文地名,也是两种都见有在邮戳上刻用的。我国清代邮政局使用的海关日戳、大圆戳、小圆戳等使用的都是“SHANGHAI”,而“SHANGHAE”则在上海工部局所刻制的邮戳和英国在上海的客邮戳中都有使用。由此可见,“SHANGHAI”和“SHANGHAE”两种形式在当时的上海社会上都曾被较普遍地使用,只“SHANGHAI”更为常用而已。反过来思考,正因为此戳使用了“SHANGHAE”这种在邮戳中并不常用的形式,或更能说明此戳非伪。试想伪造者又如何会舍弃“SHANGHAI”不用而给人以争议呢? 对于第二个疑点,英文字母歪斜、大小不一说明了刻制者不谙英文,“POST”中“POS”都是大写,而“I”则小写,稍具英文常识者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应该说是此邮村戳的最大疑点。但这看似最大的破绽,同样以反向思维考证,恰恰说明了此戳并非造假者伪作。造假者总会力所能及地使自己的伪作不露破绽。若说此戳只是一水平低下的造假者的拙劣之作,则戳型规正,充分说明了刻制者的功底。 从以上两点分析,此戳并无作伪的可能。再以封上的法国客邮及戳的位置来看,若邮资已付戳为后盖,则客邮票所贴的位置也应该在右上角才对。 二、上海全英文双圈邮资已付戳的定位 此戳既非伪造,其属性当有以下三种可能:1、清代上海邮政官局刻用的邮戳;2、上海工部局刻制(其时上海工部局已并入清代国家邮政,其后刻制的邮戳也应该算是国家邮政局的邮戳)。3、英国客邮戳。经分析,第3种可能性可以排除,理由有三:1、英国客邮戳一般规格较小,都用单线,从未见有此种格式者;2、如系英国客邮戳,多注明“B.P.O”(即英国邮政局Brthish Post Office的缩写)字样,而不应仅注“POSTOFFICE”。3、也是最大的理由,就是前面说的疑点二,英国客邮戳是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的。以上理由也可推及其他的外国在华客邮戳。 据上分析认为,这枚全英文的上海邮资已付戳,不论属第1种可能还是第2种可能,都应该属于上海的清代邮政官局邮戳的范畴。从邮戳规格、格式来看,清代邮政局、上海工部局都刻制有类似的邮戳。清代邮政局如上海双圈挂号戳等,上海工部局如双圈日戳、圆形已付戳等。但究竟是何者所刻?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 虽说上海工部局的邮戳,其局名都使用“LOCAL POST”,从未见有直接用“POST OFFICE”的。此即如外国的在华客邮戳,都系在局名前加上定语,谓“某国邮政局”,如前称英国用“B.P.O”,日本用“I.J.P.O”(Imperial Japanese Post Office)。只有清代国家邮政局,才称“POST OFFICE”而无需加上定语。但上海工部局已于1897年11月1日始并人国家邮政,此时所制的邮戳自应称“POST OFFICE”了。 三、全英文上海双圈邮资已付戳的刻用背景 1897年国家邮政局成立,改制银圆,新邮票来不及印刷,就暂时应急在小龙、万寿、红印花票上加盖改值使用。自1897年1月起发行,至10月1日日本石印蟠龙票发行止停用,期间整9个月都使用这些加盖改值票,其不敷使用自在意中,万寿票更是多次添印重盖,可见邮票使用之紧。当时使用邮局寄信者较多为外国在华人士,寄国外信件也多,而作为国际邮资的10分邮票,又仅有万寿加盖一种,红印花和小龙都无加盖10分面值的。故10分面值最为紧缺,尤在加盖票使用后期的八、九月份间。 在这段时期内寄国外的信件上,多见用多枚邮票凑成10分邮资的,更有不贴邮票,加盖邮资已付戳(图3)或仅加盖大圆戳(图4)以示邮资已付的。国家邮政局成立时也曾启用了统一戳式的邮资已付戳,以补使用(这枚邮政官局开办时所启用的邮资已付戳也有其自身的缺点,仅标有“已付信资PAID”字样,无地名日期,不知何地使用,更无代表国家邮政局的字样,不知何部门所用。盖用在国际邮件上甚不恰当)。上海是当时收寄国际邮件最多之局,10分面值邮票最是紧缺,而上海工部局在并人国家邮政局后,主要的任务是代为投递邮件,邮票的供应更是如此。从现存上海工部局收寄的信件实物来看,所贴多是一分、二分面值,且也较缺。因此,临时刻制一枚全英文的邮资已付戳,专用于国际邮件,是较为需要的。 也正如前所述,“SHANGHAE”在当时的上海也有较普遍的使用,如为临时应急刻用,使用了“SHANGHAE”这种形式也是完全正常的。而“POST OFFICE”中的“T”竟也在匆忙中刻成了小写“t”形式。 四、何以如此少见 此戳的刻用,当在1897年11月1日之后。其停用日期,则至迟在1897年末。据1897年12月14日邮政通扎第4及5号,通知各局:“函件盖用邮资已付戳,易生滥用及扰乱统计等弊端,应自1898年1月1日起与公文戳同时停用”。 五、结束语 这枚上海全英文双圈邮资已付戳,应是上海工部局在并入清代国家邮政部门后自行刻制的一枚未见经传的邮戳,属于我国清代邮戳范畴。因其使用期短,很是少见,又上海的英文使用“SHANGHAE”,多让人误认为是英国客邮戳而未引起重视。现将其介绍于此,欢迎各位同好共同探讨,也希能有更多资料的发现。 |